張女士,女,33歲,育有1女。自述從13歲月經初潮至今,月經 周期從來沒有準過,不是提前,就是延后,沒有痛經史。2014年開 始,國家放開單獨二胎政策,張女士是農村戶口,爰人也是獨生子, 符合要二胎的政策,夫妻二人就想再要一^寶寶。但努力了一年,一 直懷不上,懷疑是月經不調引起排卵期不準,特來醫院就診。
月經不調,又名月經失調,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異常,如月 經提前、延后7天以上,或者忽前忽后,行無定期。月經不調患者多 伴有痛經、淋漓不盡等癥狀,由于影響女性正常排卵,或者潛藏的某 些疾病妨礙精卵結合,可能會導致女性不易受孕。但經過調理后,大 多數女性還是可以正常懷孕的,所以月經不調的女性不用過于擔優。

中醫認為,女性月經不調,多因肝、腎、脾三臟和任沖二脈功能 紊亂所致。因此,在治療上,當以補益肝腎、調和沖任和氣血通暢為 總體原則。針對張女士的情況,可以選用膏藥布調經膏調理,會有所幫助。
熱門推薦
膏藥布濕敷法:調經膏
材料準備
乳香、沒藥、白芍、川牛膝、丹參、山楂、廣木香、紅花各30 克,冰片少許(另研),姜汁或黃酒各適量。
制作過程
將前9味藥研成細末,混合均勻。用時取藥末適量(約30克), 用姜汁或黃酒調和成膏狀。
選取穴位
神闕、子宮。
實施操作
趁膏藥布濕貼敷于神闕、子宮二穴,蓋以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

用法提示
隔日換藥1次,5次為1療程。
▼中醫講堂.其他對癥貼穴方
中醫根據月經不調的不同病機和癥狀表現,可將其劃分為腎虛、 肝郁,氣滯血瘀三種類型。
2腎虛型月經不調:藥粉填臍方
【癥狀表現】月經周期先后無定,量少色淡,舌淡苔薄。伴有腰 膝酸軟,夜尿頻繁等癥。
【材料準備】山茱萸20克,杜仲、枸杞子、山藥各15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細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神闕。
【實施操作】將肚胳用溫毛巾擦凈,取藥粉200毫克填臍中,蓋 以棉球,夕卜用膠布固定。
【用法提示】5天換藥1次。

$肝郁型月經不調
【癥狀表現】月經先后不定期,量或多或少,色黯紅,有血塊, 小腹及胸脅乳房脹痛,情志抑郁,或心煩易怒。
方一:疏肝解郁膏
【材料準備】柴胡30克,制香附、當歸、白芍、白芷、薄荷各20 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神闕、關元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取藥末適量,用蛋清調和成糊狀,貼敷于神 闕、關元二穴,蓋以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
【用法提示】每日換藥1次。
方二:三草敷臍方
【材料準備】益母草60克,夏枯草、茜草各30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神闕、肝俞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取藥末適量,填于神闕穴、肝俞穴,蓋以棉球, 用膠布固定。
【用法提示】每曰換藥1次。
2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
【癥狀表現】月經提前或延后,經量或多或少,有血塊,月經不 利,多伴有小腹刺痛、?L房脹痛等癥。
方一:膏藥布濕敷七味調經膏
【材料準備】香附、雞血藤各20克,白芍、木通、牛膝各12克, 販三棱各1〇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細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涌泉(雙)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取藥末適量,用凡士林調和成膏糊狀,貼敷于 雙足心涌泉穴,蓋以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
【用法提示】每曰換藥1次,5天為1療程。
方二:熱敷活血調經膏
【材料準備】當歸30克,川芎15克,白芍、五靈脂、延胡索(醋 泡)、肉雙蓉、蒼術、白術、烏藥、小茴香、陳皮、半夏、白芷各9 克,柴胡6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烘干,共研成末,過濾后裝入干凈的瓶中密封 備用。
【選取部位】小腹部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取藥末適量,用米醋或白酒調成糊狀,貼敷于 小腹部。夕卜蓋塑料薄膜,用膠布固定。
【用法提示】每日換藥1次,每日2?3次。每次剛敷藥后,用熱 水袋在敷藥處熱敷30分鐘。
膏藥布取穴方法一點通
神闕穴:位于臍窩正中,所以又名臍中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臍 眼。
子宮穴M立于在下腹部,當臍中下4寸,旁開3寸,左右各有一 穴。
關元穴:位于臍下3寸處,前正中線上。
涌泉穴:位于人體的足底部。取穴時,將腳趾自然向下蜷曲,足 前部凹陷處便于該穴,約當足底第2、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 前l/g后2/3交點上。
肝俞穴:正坐或俯臥位,當第9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