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導讀:陰道炎癥有哪些癥狀?可以自愈嗎?如何能夠發現自己是不是得了陰道炎?陰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?陰道炎應該用哪種膏藥布進行調理?
小趙,21歲,學生。自述白帶顏色黃稠,有時夾有血絲,味道 惡臭,尤其是夏天,小趙唯恐大家聞到異味,不好意思和大家一起玩, 很自卑。平時嗜好辛辣,兼有小便少、色黃,大便秘結,口臭等癥, 小腹部不定時隱隱作疼。
白帶是女性陰道分泌流出的少量白色無味的分泌物,如果白帶增 多,顏色變黃、變紅、甚至帶血,或者黏稠如膿,氣味腥臭,就是帶 下病,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陰道炎。帶下病常伴小腹墜痛、陰部瘙 癢等癥。
中醫認為,帶下病的內在病機是濕邪內生,外因則和患者本人的 衛生習慣有關。問診后得知,小趙沒有性生活史,平時不太注意下體 衛生,內褲好幾天才換,導致濕熱蘊結下體,出現惡臭異味。我給她 開了燥濕敷臍膏,方中,黃柏燥濕清熱,桑白皮消炎抗菌,干姜、白 芍溫中散寒,緩痛斂陰,非常適用于她這種濕熱下注的帶下病。

熱門推薦
膏藥布熱敷法:燥濕敷臍散
材料準備
黃柏、桑白皮、干姜、白芍各30克。
制作過程
上4藥研成細末,和勻,備用。
選取穴位 神闕。
實施操作
用時取藥末適量,敷于患者神闕穴,以紗布覆蓋,用膠布固定。 用法提示
每曰換藥1次,每次敷藥時用熱水袋在紗布上熱敷鐘。
▼中醫講堂.其他對癥貼穴方
中醫將帶下病分為白帶、赤帶、黃帶、五色帶,究其病機,不外 乎肝郁、脾虛、腎虛和濕熱下注。濕熱下注型前面已經講過,我們看 一下其他三型的貼敷方法。此外,現代醫學常提到滴蟲性陰道炎,其 貼敷方也一W列舉于下。
$麵型帶下病
【癥狀表現】白帶量多,質黏稠,經前胸脅、乳房、少腹脹痛,
或心煩,長嘆息。
【材料準備】柴胡、白芍各20克,茯苓、茵陳各10克,鮮雞冠花 適量。
【制作過程】前4藥共研成細末,與鮮雞冠花共搗爛如泥。
【選取穴位】神闕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取藥泥適量,填于神闕穴,蓋以塑料薄膜,外 用膠布固定。
【用法提示】每2?3日換藥1次,每天用熱水袋熱敷15?30分 鐘。

$脾虛型帶下病
【癥狀表現】帶下量多,色白或淡黃,質地稀薄,如清鼻涕或蛋 清狀,沒有臭味?;颊叨嗝嫔n白或發黃,喜恐泊冷,尿頻,腹脹。
方一:熱敷健脾利濕散
【材料準備】黨參、白術、補骨脂各10克,甘草3克,炮姜、炮 附祥9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細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神闕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取藥末適量,加米醋,放入鍋內炒熱,裝入布
袋。趁熱貼敷于患者神闕穴。冷了再炒熱,再敷。
【用法提示】每曰2?3次,每次30分鐘,7日為1療程。
方二:敷臍止帶散
【材料準備】醋炙雞冠花、酒炒紅花、荷葉灰、白術、茯苓、車 前子各10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細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神闕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取藥末適量,用酒或米湯調勻成膏狀,貼敷于 神闕穴。蓋以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
【廂去提示】1?2日換藥1次。
$腎虛型帶下病
【癥狀表現】白帶長期量多,色白,清冷如水,患者多兼有腰膝 疲酸、頭暈耳鳴等癥。
【材料準備】丁香、木香各3克,吳茱萸5克,肉桂2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細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神闕、腎俞、命門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時直接將藥末貼敷于上述三穴,蓋以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

2滴蟲性陰道炎
【癥狀表現】白帶增多,或變黃綠色,常伴有泡沬狀分泌物。多 數病例無癥狀,少數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瘙癢、燒熱感,然后會因月經 或懷孕而明顯好轉。
【材料準備】篇蓄、蛇床子各30克,生薏苡仁20克,川牛膝、瞿 麥各10克,滑石15克,通草5克,厚樸6克。
【制作過程】上藥共研成細末,備用。
【選取穴位】陰道內。
【實施操作】用消毒紗布裏藥粉,卷成小長條狀,塞入陰道內, 用月經帶固定。
【用法提示】每隔2天換藥1次。
膏藥布取穴方法一點通
神闕穴:位于臍窩正中,所以又名臍中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胳 眼。
命門穴:位于背部,第2腰椎棘突下。取穴時,正坐直腰,用兩 手中指按住胳心,左右平行移向背后,兩指會合之處為命門穴,此穴 正對臍中。
腎俞穴M立于第2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